当我们谈论未来科技,往往会联想到高精尖的设备、先进的材料科学以及令人瞩目的创新成果。而位于天津工业大学的中空纤维膜材料与膜过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正是这样一座探索科技前沿的灯塔。自2003年成立以来,实验室不断突破技术瓶颈,推动了膜分离技术的广泛应用,不仅改变了我们生活中的许多方面,也为产业升级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一、实验室概述
中空纤维膜材料与膜过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依托于天津工业大学和天津膜天膜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其核心任务在于研究中空纤维膜的结构、性能、及其在各种工业过程中的应用。实验室拥有一支由80余名固定人员组成的高水平科研团队,包括多名国家级专家和科研人员,覆盖了材料学、纺织科学与工程、膜科学与技术、环境工程和化学化工等多个学科领域。
二、历史背景与成就
实验室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74年,当时的天津工业大学(原天津纺织工学院)成立了中国第一家从事膜研究的单位,并研制出了中国第一支中空纤维膜组件。经过近五十年的发展,实验室已经成长为国内唯一一家专业从事分离膜研究的国家重点实验室。 实验室的代表性科研成果丰硕,自2008年以来已先后八次获得国家科技奖励。其中,实验室的核心技术被成功应用于“津膜科技”(300334),并于2012年在深交所上市。这一成就标志着实验室在膜材料与膜过程领域的领导地位进一步得到巩固。
三、研究与创新
实验室围绕三个主要方向开展研究工作:分离膜成形机理、膜材料及功能化设计和膜集成技术与标准化。通过这些研究,实验室在微分相成膜过程控制方法、中空纤维膜多重孔结构控制理论、膜集成及污染控制技术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突破。这些研究成果不仅提升了我国在分离膜领域的技术水平,更为相关产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实验室不仅是一个研究机构,还是一个高科技企业孵化器。通过产学研结合,实验室积极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化推广。其研究开发的高效空气过滤用新型熔喷非织材料、膜集成技术等,广泛应用于污水资源化、海水淡化、饮用水安全、大气污染控制等领域,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四、国际合作与人才培养
实验室注重高质量发展,广泛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与美国、德国、澳大利亚、英国、日本、新加坡、韩国、南非等国的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参与了多项国际科研项目。此外,实验室还获批建设了科技部国家级“分离膜科学与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和教育部、国家外专局“分离膜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11计划”)。 在人才培养方面,实验室设有博士后流动站2个,博士点6个,硕士点13个,已成为膜领域专业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2016年,实验室被科技部批准为国家级“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进一步彰显了其在培养高水平科研人员方面的卓越能力。
五、未来发展
中空纤维膜材料与膜过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将继续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和经济主战场,服务国家在资源、环境、能源、生物医药等领域的战略需求。实验室将重点发展高性能和功能化分离膜技术,努力提升我国分离膜科学和技术水平,引领分离膜产业的发展,共筑科技强国梦。